新加坡国立大学的一项研究,展示了人工智能(AI)在医疗领域的实际应用潜力。新加坡国立大学杨潞龄医学院的研究团队,利用自主研发的AI平台,为新加坡国大癌症中心的患者提供精准的药物剂量调整建议,推动个性化医疗的发展。
研究团队通过追踪10名患有晚期实体肿瘤患者的癌症生物标志物——癌胚抗原(CEA)和癌抗原125(CA125),为每位患者建立了个性化的“数字分身”(digital
twin)。通过分析不同药物剂量对生物标志物的变化,AI平台能够实时为患者量身制定治疗方案。在2020年8月至2022年9月期间的临床应用中,医生采纳了97.2%的剂量建议,部分患者最终接受的最优剂量平均比原定剂量低约20%,不仅提升了治疗精准度,也有望降低整体医疗成本。
这项研究采用的CURATE.AI平台,最初用于罕见病患者的药物剂量制定,如今已扩展至癌症治疗。平台基于个体化的临床数据,包括药物种类、剂量及生物标志物水平,为患者生成独特的数字画像,并在治疗期间不断优化药物剂量。这种以个体数据为基础的动态调整方式,突破了传统以群体数据为依据的治疗模式,为真正意义上的精准医疗开辟了新路径。
研究负责人指出,目前临床实践中,治疗方案往往基于大样本研究数据,缺乏对个体病情变化的持续追踪。通过AI技术动态调整治疗方案,不仅能够更精准地应对患者病情变化,也为未来更多疾病管理方式提供了参考。
此次研究成果标志着新加坡在人工智能驱动个性化医疗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也为肿瘤治疗模式的革新奠定了基础。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在国际期刊《NPJ
Precision Oncology》。接下来,研究团队计划开展更大规模的随机对照试验,以进一步验证CURATE.AI平台相较传统治疗方法的优势。
未来,这一平台有望拓展应用至更多领域,包括免疫治疗、高血压管理以及延缓衰老等,助力新加坡在全球精准医疗领域持续保持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