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新加坡公园局推动栖息地修复,目标2030年完成80公顷

作者: 阅读:
时间:2025-04-17

新加坡国家公园局致力于修复栖息地,计划最迟在2030年修复80公顷的自然环境,目前已完成超过七成的目标,相当于80个奥林匹克足球场的面积。

自2020年起,公园局设立了这一目标,致力于修复包括树林、海洋和沿海等栖息地,推动新加坡成为一个“自然中的城市”,以确保在城市发展和气候变化的压力下,市民仍能享有高质量的生活环境。

公园局自然保护处高级署长表示,至今已在多个自然保护区和公园内完成57公顷的栖息地修复工作,涵盖森林修复和干扰区域的恢复。修复方法包括种植具固氮功能的本土植物,这些植物有助于改善土壤条件,并吸引种子传播和花粉传送的媒介,从而增强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韧性。清除杂草也是促进森林再生的重要措施。

新加坡在规划新公园时,也考虑将栖息地修复与改进结合。例如,在比达达利公园,公园局通过种植300多棵树木、增设树桩和巨石桩等措施,打造了适合动植物栖息的环境,促进了生物多样性的提升。

修复栖息地的目标之一,是加强对濒危和稀有物种的保护,确保新加坡的生态多样性得以延续。通过这些努力,新加坡的居民不仅能够体验到更丰富的自然环境,还能更好地享受生物多样性带来的好处。

环保组织强调,栖息地的修复不仅仅是为了保护野生动物,也是为了人类的福祉。生态系统提供的重要服务,如固碳、净化空气等,对于人类生活至关重要。因此,栖息地修复应被视为长期的投资。

新加坡自然协会副会长指出,栖息地修复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除了修复,还需要关注修复后植物的自然生长速度,并持续监测修复效果。同时,环保组织也呼吁在修复栖息地的过程中,推动更多的“亲自然”教育,鼓励公众与自然和谐共处,提升大家对生态保护的责任感。

相关推荐

Recommended